2025/5/2
•
Posted by Dr. Patrice Reives-Bright, MD
in
Children's Health,
Mental Health
作為一名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醫生,我有幸在一些家庭最脆弱的時刻陪伴在他們身邊。我們往往認為童年是無憂無慮的時光,直到成年後的壓力襲來,才會出現焦慮與困擾。然而,事實並非如此。有一點是清楚的: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,尤其是對兒童而言。有一點始終明確: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 - 對兒童而言尤其如此。兒童心理健康宣傳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,讓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支持年輕人,消除阻礙他們茁壯成長的障礙。
為何早期干預至關重要
兒童表達情感困擾的方式與成人不同。學齡前兒童可能透過發脾氣或睡眠紊亂表現出痛苦,而青少年可能會變得孤僻、對活動失去興趣或在學業上遇到困難。您可能會問自己:「我的孩子是壓力大還是抑鬱了?」這些行為並不總是「只是成長中的一個階段。」它們可能是焦慮、抑鬱、注意力困難、創傷或其他需要關注的跡象。
早期干預能為兒童爭取最大的成功機會。就像我們不會拖延身體疾病的治療一樣,我們也不應等待處理情感或行為上的症狀。儘早識別並支持心理健康需求,可以預防未來更嚴重的挑戰,並為孩子提供應對生活起伏所需的工具。
在長期壓力下培養韌性
當今兒童面臨諸多壓力源 - 從學業壓力到家庭不穩定、社交媒體,有時甚至是社區或種族創傷。當壓力變為長期狀態,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情感健康。但仍有希望:韌性是可以培養的。
韌性並非意味著完全避免壓力,而是幫助孩子適應、恢復和成長。還意味著培養在經歷壓力事件後更容易恢復的能力。
這包括:
- 建立可預見的慣例和安全的環境。
- 鼓勵孩子與關心他們、值得信賴的成年人建立牢固的支持性關係。
- 教授正念、問題解決和情感表達等應對技能。
- 允許孩子有犯錯和從中學習的空間。
- 成年人適當示範如何應對挑戰,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艱難時刻。
有韌性的孩子更有能力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- 這些技能將伴隨他們進入成年。
打破心理健康的汙名
遺憾的是,汙名仍然阻礙著許多家庭尋求孩子可能需要的協助。心理健康就是健康 - 僅此而已。任何孩子或父母都不應為尋求支持而感到羞恥。尋求心理治療或評估是力量的象徵,而非軟弱 - 這表明您在優先考慮孩子和家庭的需求。在家中、學校和社區公開談論情緒、示範自我關懷並鼓勵對心理健康提出疑問,有助於讓這些對話成為常態。
何時尋求幫助
如果您注意到孩子出現以下情況,可能需要聯絡專業人士:
- 持續悲傷、易怒或孤僻。
- 學業成績突然下降。
- 睡眠、飲食或注意力出現困難。
- 頻繁表達擔憂、恐懼,或出現無醫學原因的身體不適。
- 不再參與曾經喜歡的活動。
- 談論感到絕望,或提及自殘行為或死亡念頭。
可以從聯絡兒科醫生或學校輔導員開始。兒童精神病學家、心理學家和治療師能提供全面評估,並指導您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。我們干預得越早,結果就越好。
每個孩子都應有機會成長為健康、自信的成年人。而這一旅程始於從一開始就支持他們的心理健康。在這個兒童心理健康宣傳週,讓我們共同努力推動早期干預、培養韌性、消除汙名,並提醒所有家庭:你們並不孤單,幫助觸手可及。